
新的植堂想象|七个一
由于一些环境上压力,和对有形堂点(地点、建筑、仪式)的迷失,加上对城市不同职业工作形态的照顾,再结合某地区的一些成功实践,最近逐渐有了下面的这个植堂新想法: 1、新的地点 教会的重点不是建筑而是一群对
由于一些环境上压力,和对有形堂点(地点、建筑、仪式)的迷失,加上对城市不同职业工作形态的照顾,再结合某地区的一些成功实践,最近逐渐有了下面的这个植堂新想法: 1、新的地点 教会的重点不是建筑而是一群对
以前不是全职牧会,估计也不会全职牧会,在服侍神的事情上有多种可能性。不过如今既然接近于全职牧会的形态,也会多思考一下全职牧会者如果要生存下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会规模。考虑这个规模是因为,从可持续的角
500多年前,印刷术发明之后,使得圣经变得普及。不在是神职人员的专享书籍,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己看到圣经。神的话语不再是只能从弥撒时听到,于是人们开始了一轮有意思的思考。然后宗教改革就发生了,打破了当时
作为一间年轻的教会,我们不是大家通常以为的样子,也不想成为那个样子。现如今的这个样子也不完全是为了测试一种符合现状的模式,还是有着一些教会历史的借鉴和圣经依据。随着接触的基督徒越来越多,大概也需要介绍
最近有一个关于调整讲道的想法,今天聚会的时候分享出来,大家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词叫:讲道团。讲道团的意思不是几个人轮流讲道,而是几个人一起完成一次讲道。就像TFBOYS的表演,大家一起上。
随着教会年限的增长,越来越少的新人加入,大家彼此熟悉,没有什么新意。这个时候是相看生厌、还是你侬我侬,或者麻木地无所事事?该搞的培训都搞过了,原意参加的人也参加过了,只是没有带来期望的改变。教会仿佛进退维谷,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越来越消磨各自的热情,渐渐地人们开始以各种原因缺席礼拜或团契。
我现在的全职主要是机构路线,而不是牧会路线。这两者看起来都是服侍,其实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机构的存在意味着其是以事工为导向,它是以达成某些事工目标为存在的理由。所以,机构的工作会努力实现一些事工目标。而牧会则是以人和神的关系为重心,它不会有一些必须要达成的事工目标,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去陪伴。人是最复杂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形式和精力。
注:管理或称治理。 建制是一个什么层面的问题? 有的认为建制是一个属灵层面的问题,关系到教会的归正和圣洁。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建制作为一种制度和系统的建立首先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如果要把建制和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