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传道书》:敬畏神
传道书:敬畏神(二)
正如上一节所说,传道书中传道者的话语可以总结为在没有正确的对神的认识上,依靠人的智慧对“日光之下”事情的总结,最终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虚空。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传道者形象所具有的最大特点智慧,以及传道者对智慧的思索结果。
为什么选择“智慧”而不是选择诸如喜乐、辛苦劳作等其他的关注点。因为当我们把传道者看作一个虚构的形象时,就会带来这样一个问题:传道者的话语是否也是虚构的?不是说百分百的事实,而是诸如对智慧、喜乐、劳苦、神等等表述是否是虚构的?这意味着,传道书是否会是一个为了劝我们敬畏神而杜撰了这样一篇令人绝望的文章。选择“智慧”,是因为智慧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会拥有,但是普遍都会羡慕智慧的人。如果一个人不曾拥有智慧,那么智慧对他来说可以成为一个抗争世界的希望。而对于劳作和喜乐似乎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不得不劳作,而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没有什么喜乐,总会遇到一些悲伤的事情。对于现在来说,问题似乎就是没有什么钱,智慧有很大的可能性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传道者思索到:智慧带来不快乐,智慧不如喜乐(1:16 ~18);喜乐也没有功效,不如智慧引导 (2:1~3)。智慧胜过愚昧(2:13);死亡面前,智慧和愚昧没有区别(2:14~16)。也许智慧与愚昧,散与恶最好应该两者平衡(7:16~18),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可能智慧更好一些(7:19),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很多人。……但是终究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虚空。
上一节已经说到传道者所说的敬畏神并不是真的敬畏神,以智慧思索的结果仍是迷茫和虚空。并且这样的“智慧”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受,特别在我们的文化里我想能够深刻理解“智慧”的负面结果。我们在向往自在,向往平衡,向往那心中的桃花源——一个不需要“智慧”的地方而悠然自得的生命。
传道者的智慧发现了这些:神安排了一切叫人受苦(1:13);世间一切都是虚空(1:14);在虚空面前发现自己没有智慧,但又找不到智慧,只找到人的罪(7:23~29)。唯有把一切都归咎于神,因为不能找到任何有用的智慧来解释这世间的一切(8:17、9:1)。或许可以说至少传道者的智慧发现了世上有神会掌管一切这一优点,但是首先他的人设是认识神的,现在的人可以把这些未解之谜归咎于科学还未发现。但是不管是人设还是现在的人,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没有智慧可以解释这一切。至于是希望寄托在神还是寄托在科学,这都不能解决此刻智慧带来的虚空之感。不论科学最终会发现什么,此刻传道者对神,对敬畏神的认识则是偏差的。
现在摆在面前的是,我要如何来面对传道者“智慧”的问题?通过传道书容易看到:不要仅仅用世界的角度思考,还需要接受神的带领,正确认识神。现在来说就是通过圣经以及圣灵的带来来认识神。神在圣经中的启示的无误可能没有一句话可以解释的了,这可能除了神赐的信心+经历以外没有办法去认识和体会了吧。所以面对“智慧”的问题时,或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同样的看法听上去不一样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环境、角度不同、语言用词也不同。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的事情上会更有共识的答案。我们信仰的是同一位神,但是我们是不同的个体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按照神的旨意活出不一样的我们。因此仍然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神的敬畏,这也是传道书的主题。
那么有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智慧可以平衡世界和信仰?或者说既坚持信仰,又过好生活?我想这也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总之还是让我们一起敬畏神,听从神,荣耀神。
传道书12:13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注:或作“这是众人的本分”)。
传道书12:14 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