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 Water's Blog

Sunshine & Water's Blog

草稿:诗篇6

患难中求助的祷告

说明:

背景为蓝色的部分作为讲道稿的内容,背景为灰色的部分作为PPT展示的要点,没有背景的是准备时的一些想法。以下都是建立在对诗篇6进行一些释经之后的内容。

这篇的首发对象是为了在某全国教牧同工联祷会上进行20min的分享,因此对一些认为是基础教义并没过多进行阐述。其应用和结论也是偏向与教牧层面的。


大家好,感谢神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一起来分享神的话语——诗篇6。这篇诗篇是大卫在患难中求助神的祷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的对神的认识。当人越认识神、经历神后,人对神的信心就会增加。虽然大家不是第一次认识神,只是我觉得,通过圣经,特别是诗篇这种人感同身受的文字描述,特别容易让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更深体会和认识神。

一、经文结构与内容

诗的一个特点是思想情感相较于其他文体的浓烈表达,希伯来诗歌通过夸张、平行、象征、首字母等形式来强调其思想情感。而诗篇6在文意上有着一个明显的转变,发生在7、8节之间。这个主要的特征将作为理解这篇诗主题思想的切入口,即:内容上的转变前后有什么区别;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转变突出了什么?

  • 转变
    • 从痛苦万分祈求神的状态,突然转变为相信仇敌必会在神的帮助下离开
    • 转变的发生来源于相信神必垂听祷告
    • 一个人如何从痛苦中改变,真正的帮助是垂听祷告的神

在1~7节与8~10节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1~7节是痛苦、愁苦,8~10节是希望、坚定、喜乐?

一个人不会平白无故地从痛苦中走出来,痛苦的侵袭往往很难消退。痛苦的一个特点是使人越来越痛苦、直至绝望。那些痛苦使人奋发的例子也是人在痛苦中想到了别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激励了人,使人转变。

如果不理解或忽视了诗篇中的痛苦,也就会弱化作者身上所发生转变的巨大。为了体现痛苦的真实和严重性,作者一般会花大量笔墨和技巧来描述。比如诗中的平行、夸张、直抒胸臆等。

这首诗篇的文字意境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转变,它发生在7、8节之间。前面的1~7节,我们看到诗人在患难中祈求神的帮助,他的患难使他极其痛苦。作者夸张地描写他的眼泪都可以把床都可以浮在上面,他实在是流了不少的眼泪,真的很愁苦。愁苦到眼睛的干瘪了,这真是让人很痛苦的遭遇,作者感觉到自己骨头战抖,认为快到了要死的地步(因为如果死了就不会来称谢神了)。可是神却迟迟没来搭救他。但是从8节开始,作者仿佛已经获得了神的帮助,看到了仇敌的离开。就好像以前一秒还在神的面前要死要活的,后一秒马上就成为了一个信心十足的人,开始凭着信心喝退仇敌。

8节中的“因为”,体现了作者喝退敌人的原因。这点似乎反应了作者突然想到了神对祷告的态度,并相信神会应允他的祷告。但是很多时候诗中的“因为”并不能直接带出一个符合神学的逻辑,因为诗更多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的变化。就比如5节的“因为”很难在神学上正确地支持4节的呼求,我们并不清楚阴间的状况如何,但想来一个人在阳间会称谢,那么阴间也多半会继续。

祷告也不一定会蒙应许,祷告是一定蒙垂听,但神会按照最好的方式、时间来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作者描写是错误的,作者的“因为”可以看作时他所经历时圣灵对他的感动。这种感动是真实的,只是不能作为一个普世性的原则。由此,在面对诗篇的时候,找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的变化,结合一些神学教义进行综合判断是必要的。作者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这类问题的一个具体事例,但不是原则的体现。

按照作者的思路,当他相信神必垂听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能说神真会如此,但是作者已经从痛苦中得到了缓解和转变。这一点上,可以根据对神的盼望来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患难中相信神,虽然神不一定马上解除,但是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都有神的美意。这样或许可以使人稍微在患难中得到一点放松。而现实中,人们很难在患难中找到出路,找到转变的可能性,甚至把患难视为绝境。这就偏离了神对世界的掌管和护理,这点是可以从本诗篇中作出提醒的地方。

从经文来看,这样的转变发生是作者认为“耶和华听了他哀哭的声音”、“耶和华必接纳他的祷告”。这正如圣经中对祷告的启示,神必垂听我们祷告。只是不是所有人在患难时都愿意选择信靠神、选择相信神必垂听祷告。我也曾看见许多人离开神,认为祷告没有作用。

为了加强信靠神祷告是一个人可以得到盼望的观点,有必要再次强调和例证说明。把这个观点联系到听众自身的经历中,形成共鸣。

但是有过像大卫一样从祷告中得到过帮助的人,我想是不会觉得祷告无用的,甚至我们会知道唯有祷告才是患难中的依靠,真正的帮助一定是来源于垂听祷告的神。

由此引发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如何才能信靠神。诗篇6中作者是因着什么样的理由信靠的?

  • 值得信靠的神
    • 要相信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说信心也是神的恩典
    • 人可以相信的是神的怜悯、慈爱以及神会荣耀祂自己
    • 以及人认识到自己的软弱、痛苦
    • 神不会拖延、神会使祂获得荣耀

先简单阐述一下,信心/信靠并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弗2:8~9)。大家都有这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不必过多解释。人的经历可以被圣灵所使用帮助人加深对神的信靠,这可以是通过诗篇体现出的一项内容。

我们在教会里都知道,一个人要相信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经文来看,信心也是源于神的恩赐。站在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越认识神,越是能够信靠神。这种认识不是简单地知识性的,而是知识加上经历性的认知。

从作者的祷告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神的认识。在作者的经历中,他认识到神是怜悯人的、医治人的。所以他的软弱或身体上的伤害都不惧怕,他求神怜悯、也求神医治。同时他虽然心中惊惶害怕,但是依然有盼望。因为神不会看着他死去,神会拯救他不至于被患难所击倒。这既是因为神是拯救的神,也是因为神的慈爱,更是因为神愿意在人的身上彰显祂的荣耀。

例子是为了让听众可以更接地气地接受到经历-信靠的关系,起到加强表达的作用。可以像诗篇所展示的这样,靠着对神的认识来祷告和盼望。在患难中依靠并相信神,因为神的确如此信实、慈爱、怜悯和公义。

回顾我自己对神信心的增长,每一次的痛苦祷告后都会更加确认神的信实和慈爱。我第一次痛苦中的祷告是为了工作,在工作上,上又上不去,下去又不甘心。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重视,又要反复做无用功。渐渐觉得自己毫无能力,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前途。那时候是单身,租着房子,既孤独又无助。甚至到了凌晨3、4点钟都会纠结惊醒的地步。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谢神,让我可以拼命地向祂祷告,没有让我就此而消沉。所以这让我确信,信心不是单单靠我努力的结果,是神极大的恩典。这样的遭遇持续了许久,虽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神最终安慰了我,使我对生命也有了新的看见。后来也有一些痛苦患难的祷告,每一次经历痛苦,都促使我更加依靠神而祷告。也得益于这些经历,对神的信实、慈爱、怜悯、公义等等都有了越来越依靠的确信。

4、5节的逻辑有点异于平常,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虽然我们不太清楚阴间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义来确信神在创世、造人上有着获得荣耀的目的。神希望人活着的时候来荣耀祂。如果这个教义已经被听众广泛认可和接纳,也就不必过多解释。

不过作者在这篇诗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作者在4、5节求神时,谈到了“使人不会记念神”、“在阴间没有人称谢神”。作者这样的祈求让我联想到了神学上一个更加符合神创造的事实——神创造了世界,是为了祂的荣耀,而祂定义在活人身上得着荣耀。我们并不知道阴间的情形到底如何,但是我们知道神对人有着非凡的旨意。人能通过自身使神的荣耀得到彰显,这不得不说是人最大的荣耀。

经过了例子和一个难点的说明,有必要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因此,在作者对的认识上,神是一位非常值得信靠的神。他对神的每一样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上的理解,更是进入了他的祷告,更是进入了他的生命。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作者才在患难中可以向神求助,可以发生信心的翻转。

作者在1、2节的描述似乎表明了他所经历的遭遇是来源于神对他的责备或惩罚。在一点上似乎关系到作者在祷告中对神的盼望,或者作者如何来向神祷告祈求怜悯的想法?

如果被神惩罚,为何没有明显的向神悔改?如果是犯罪,那么作者为何没有承认犯了怎样的罪?一个不悔改的祷告也能蒙神垂听吗?

  • 对遭遇的认识
    • 真实的痛苦,几乎不能承受
    • 仇敌的伤害,也是神的责备/惩罚

首先要理解作者所遭遇的痛苦、患难,也许人们在这些经历之外可以很理性地来看待罪和悔改的问题。但是身处其中时,可能更多想的是赶紧、马上得到解脱。有什么问题,先等自己活下去之后再说。这是一种真实的经历。

作者在本篇中极尽夸张地描写他在患难中感到的痛苦。从骨头战抖、眼泪使床榻漂起到眼睛干瘪昏花,从内到位都感受得到作者的患难极其难受。作者还呼喊神,“你还有等到几时呢?”,他似乎已经感到这样的患难快使他不行了。仿佛死亡就在门口。

我不知道当我遇到这样的患者,遇到仇敌的攻击几乎要死时会是怎样的反应。但从这篇诗中我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也会对我有所希望,至少曾经有人在濒临死亡的患者中依然可以向神存有依靠。

先提出这个问题,留到下面继续和详细的讨论。有一点需要表明的是,作者的祷告并非是普通的患难,加上作者的对原因的看法,导致我们可以进入教牧层面进一步讨论患者、祷告之间的问题。

更令人惊奇的是,作者在1、2节里的祈求,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所遭遇的患难,是神使用仇敌对他进行的责备和刑罚。我们不知道作者到底因为什么被神这样对待,只是令人感叹作者对神的信靠已经不是肤浅的利益驱使。明明知道这是神对自己的责备,却依然向神祈求帮助。只有真正认识神掌管万有的人才可以如此,这首诗篇中的患难也就不等于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逼迫。更是一种神的旨意,或许这就是神的旨意来熬炼一个人如同精金的方式。

二、本诗篇给予的一些教牧启发

本篇中体现了因为神的责备而遭遇的患难,那么自然会联想到非责备原因而遭遇的患难。

既然神可以使用仇敌,也不妨从这点上来鼓励听众在患难中不那么可怕。

  • 对患难进一步的认识
    • 神会使用仇敌,因此仇敌并不可怕,
    • 结合约伯记,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患难中如何向神寻求帮助

本诗篇如同先知书中对以色列的预言,让我们看到神会使用仇敌来管教悖逆的人。因此,在面临仇敌或逼迫时就不那么可怕了,因此仇敌也不过是神手里使用的工具而已,神必不会教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

开始进入通过本篇诗对于教牧应用的讨论上。

其次,这也让我们在教牧上有一个值得警戒的地方——不是所有的患难逼迫都仅仅归结于仇敌或撒旦的作为。虽然它们伤害了我们,但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己身上的罪,那么这样的患难不能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关怀、激励与劝勉之间的差异和类似。这点作为应用的一个重点,虽然听众可能都理解,但是还是着重进行一些说明,不然分享就没内容了。

教会的老好人形象为导致劝勉的缺失,教会的律法主义形象则会让关怀、激励失去意义。两者都需要平衡和适宜地进行。结合诗篇6中作者的遭遇,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看见和提问:人们到底为何如此?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那些是教牧的界限?这些问题在20min内没办法详细回答,只能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也是一件好事。

而在教牧上面对一个人时,常常想到的是关怀,鼓励。期望神使保守他脱离一切的患难与愁苦,期望通过弟兄姊妹的关心使之振作起来,投靠在神的怀抱里。不过,除了关怀和鼓励,有的时候也需要有劝勉,正如耶稣不单单来安慰人,医治人,也挑战人的软弱,使门徒们走向在正确的道路上。

不过,我们在旧约中也看到约伯记,也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患难都是神特别对人犯罪的惩罚。我想,通过本诗篇和约伯记,可以让我们在教牧上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患难的问题。以及在面对身处患难中的人时,是该安慰、鼓励,还是进行劝勉、教导。这让每一位教牧同工都需要花时间与患难中的人相处和交流,也需要花时间向神祷告,求神赐下知识的恩赐可以明白人的真正需要。

理论说明+例子,总是一种好的方式来表达观点。

有一个教会有一位弟兄,他现在生活很艰难,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劝勉他。无论工作上、感情上遇到什么问题,教会总是在安慰他,鼓励他。核心就是保持信仰、坚持礼拜,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婚姻也好、工作也好都很困难了。如果有人在年轻时多劝勉一下他,不仅仅是安慰的话,或许他现在可以过得更好一点。甚至他也可以更多参与服侍,现在的生活压力让他也无法分心,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成长。

下面的内容是将这篇内容修改调整后应用到教会礼拜时添加的。通过诗篇6作者身上的变化,其实可以提醒大家要有专注于神的祷告,这样方能认清现实,存有盼望。所以,也谈到一些如何在祷告中专注于神的具体方式方法。

  • 只停留在自身的祷告并不能改变生命,唯有依靠神、专注神才能获得生命的更新。
    • 如何专注在神上面,通过认识神开始。
      • 认识神的属性
      • 认识神的作为
      • 发现神在自己身上的作为
      • 遵行圣经的教导
    • 祷告中如何专注神?(参考书籍《启动超自然》)
      • 例如培养祷告中对神作为的回顾、
      • 去寻求神赐下恩典可以看见他在自己身上的作为。
      • 通过这些来专注神的话语、神的作为上。
      • 祷告不仅仅是为了向神说明自己的困难或需要,更是遵行神
阳光雨露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2 = 5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分类更新

最近更新

随机内容

归档
分类目录

邮件订阅

订阅后,请访问邮箱以确认!

打 赏

可长按保存图片至本地后进行二维码识别。

扫码不方便?

若在微信内打开,也可以通过“跳转至公众号打赏“。

联系邮件:ii@iioioi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