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于万千繁芜中挣扎而出时,神的呼召是那么的耀眼和光华。也许,这才是我心的归处。
我希望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会的服侍上,特别是在建立教会上面。为此,重要有一个意向性的方向和路径,或者说是模型。因为没有计划的事工不是一个好事工,没有计划的事工也不太可能是神计划中的事工。
简单来说,我希望的方式教会参与的植堂。但不是简单地把一群人分离出去,而是从一个小组开始到教会的成长。这看起来缓慢,至少比完全从0开始的宣教要容易。毕竟教会已经身处于一个文化和城市当中,如何摆脱不断扩充教会座椅和礼拜场次到扩充教会堂点、增加工人的方式,是我所希望中最理想的模式。尤其是如今,单一的教会并不能无限地增长下去。另外,我更愿意增加一个独立的教会而不是一个分堂,这样有利于教会植堂建造的持续复制和不断适应最近的地区和文化。因此,从一个小组的聚会开始,不断吸引附近的人参与其中,慢慢形成一个崭新的独立教会。
虽然如此,在多个教会合作的情形下,我倒是不介意新的教会归属为别的教会的分堂。
一、人选
首先需要一个主导者,比如教会现有的领袖之一。教会需要有明确的意见,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一到两个愿意参与植堂的人,并且是有相对固定时间的人。愿意植堂当然是很好的心,感谢神。不过仅仅是愿意并不能成就一件事情,还需要合适的时间去付出行动和精力。一个人在圣灵之下很容易对各种服侍感兴趣和产生愿意的想法,只是每个人都身处不同的环境,有着神交托的不同责任与义务。因此不是每个人都真正适合去开拓或植堂,如果确实愿意可以先调整好自己的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总是第一优先需要考虑的,服侍的意愿不能成为放弃家庭的理由。
具体时间的话,在早期以小组形式开始的聚会时至少需要有一个2~3个小时的连续时间,或者在白天、或者在晚上。可能适应城市的工作生活方式最好是晚上,聚会以及聚会前后的一些事项。当然在平时或许还需要花一些时间主动给身边的人分享福音和祷告。
如果希望成为将来这个小组或教会的带领者,那么至少需要额外的2~3个小时接受培训。如果培训之后进入独立准备的阶段,时间就会因人而异,查经可能要简单一些,讲道需要更多的时间,其它的活动就看具体的时间。不过也不需要一开始就有很多的时间,时间或许随着训练和寻求的不断深入而慢慢获得神的恩赐。
而其它的教会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住所和时间灵活参加,也希望这样的小组可以照顾到一些难以参加教会既有周间小组聚会的人。
多个教会合作的情形下,主导者、同工或别的成员都可以来自于不同的教会。
理论上,同工会是将来这个教会的带领者。或者成为牧师一样的角色,或者成为某一方面的执事。不过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或许也会有更合适的人选。这是需要同工们清楚的。
二、坚持活动
当聚会开始后,总要搞点活动。当不断地传福音的过程中,总要面对把人邀请来看的问题。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人了解信仰和认识信仰就是从看开始的。看看这个信仰是什么样子,看看这个信仰里的人都做些什么。因此,为了把这个新开始的聚会做大,需要有一个合宜的、自然的聚会活动。无论是查经、还是祷告,或是别的学习……首先需要有一个聚会。
一开始这种聚会可以放到周间,除了吸引新来的人也可以照顾到附近教会成员的需要。这样对开拓的人来说就并不是那么有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离开原有教会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人数单薄的压力)。如果能身处一个人聚会也不尴尬的决心当然是更好的,不过既然是基于既有教会的资源来植堂,那么就不需要非要从0开始的建造。
三、小组DNA
1、小组建立的开始,就需要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个小组是为了植堂,而不仅仅是单单为了给教会开辟另外的一个小组。这应当是作为一个DNA植入到这个未来的教会当中。即使将来会失败,这样明确的意象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会让同工以外的人员清楚知道,这个小组将来会成为教会。让他们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有心理准备和适应,最终在面临选择何处聚会时有很好的决定。可能随着小组聚会时间的增多,关系的建立,教会的一部分人自然会流向这个新的教会。这是现有教会需要预见的地方,至少这样不会令人感到一下次与教会分割的伤感。
此外,这也让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传福音的使命,让大家知道这不仅仅只是教会的另外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宣教植堂的参与感。现有教会可能很难有传福音的热情,而只是安于现状。但是一个新的小团体可以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传福音的热情,因为首先选择的同工就是有热情的,人少的时候也容易感染人。并且,教会的扩展从来不是靠带领者或同工的劳动,更多还是来自于每个人在生活中的美好见证。
第三,这也让教会不会一直把这个小组纳入进自己的掌控中。新的植堂毕竟需要一些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调整,也可以有一些新的创见,它很可能与现有教会的习惯不同。
第四,这是一种教会植堂的复制模式。今天我们从现有教会开始植堂,可能面临失败、也可能成功。失败了可以回到现有的教会,成功了也需要继续地复制这种模式,建立更多的教会。
2、为了平衡理性或软弱的趋势,祷告和依赖祷告应当作为一个新教会固有的DNA。
3、另外一个需要植入新教会的DNA是教会之间的合一与互动。一方面这是现有教会的植堂,必然涉及和现有教会的关系,大家可以脱离单一教会、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来看待教会之间如何合一与互动。另外这也是回应主耶稣的命令和期待,合一是教会必须的选项而不是可选项。新的开始,可以很好地甩掉以往教会在合一上的一些包袱,结合各个教会的资源,推动更多的植堂和宣教。
四、陪伴与门训
无论是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和软弱的方面。因此在新开始的时候,为了帮助个人的成长、建立关系、塑造生命,陪伴和门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基于小组已经有了植堂和不断复制植堂的DNA,那么自然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关怀和帮助。
陪伴或许也是门训的一种,不过不一定非要像门训那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也就需要小组聚会以外的时间。同样,个别的门训也是针对不同个体差异的需要,也需要小组聚会以外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在小组的开始阶段可能不一定是同工能够负担的,可能需要主导者来承担更多。不过大家要是有时间和能力一起来做当然是更美好的事情,而迟早教会是需要交在未来的同工手中。
陪伴的目标是让人感受到陪伴,而不一定是为了教导什么。陪伴也需要界限,不能无限制地陪伴。或许陪伴中会使用一些方法,特别是需要轻微的心理问题时,进行激励和劝勉。
门训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次数,过程和结束后最好还有一定的反馈和检查门训的效果。没有时间次数的门训一定会令人感到绝望,也不能正确评估是否达到目标。门训大概可以分为:初信造就、工人训练、专题训练等不同的类型。初信造就主要针对一些对信仰不太了解的人,一些基本的信仰逻辑、概念和框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工人训练主要是释经、讲道、小组带领等作为一个小组长和简单话语事工需要的内容,以及针对不同人的特点引导他自己参与各种学校的进深学习(如网络上的神学课程),以及保持自己可以持续成长的方向。专题训练可能是针对某一个重要的话题、传福音、神学概念,或者不定期的持续激励和劝勉。
五、教会之间的合一和互动
作为一项DNA及当前的封闭状况,加上思维习惯上相信真理的唯一性并没有多种可能表达形式。这是需要特别提出和加强的一点。
六、植堂的失败
承认失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必须承认失败才能开始下一步的成功探索。
七、主导者的退出
主导者不退出,新人不会成长,也会让主导者这项资源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