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生活的联系
在最近一次关于创12:1~9的分享中,我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亚伯兰在离开吾珥到迦南的过程里,一方面有神的呼召,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他生活需要的判断。信仰与生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并不对立。对基督徒来说,也不能对立。
经上(创15:7、尼9:7)说神在吾珥呼召亚伯兰,要带他去迦南。但是他(创11:31来看,其实是跟着其父。可能神是对整个家族有呼召,不过最终只有亚伯兰回应了。)先去到了哈兰,为什么呢?因为往哈兰去可能是当时最理想的行进路线,在“新月之地”、人类历史的早期的双重背景之下,在幼发拉底河下游的人如果被呼召要“离开”,那么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沿河而上。因为离开大河就是不适合生存的“蛮荒之地”,去迦南也需要先往哈兰的方向走。当亚伯兰在哈兰要“离开”时,既然排除了以前已离开过的“吾珥”,那么最理想的就是往南去“流奶与蜜之地”。正巧的是,这也是神要赐的应许之地。
整个过程里,亚伯兰并没有往没有人类的其他地方去,他所去的都是有人居住、能满足生活条件的地方。但这也是他的信心表现,因为他的离开本地、本族和父家也的确是一个充满冒险的选择。那个年底,不就是靠人力、靠家族的力量进行竞争吗?男人越多、力量越强。
对于基督徒来说,信仰是要合乎中道,不能偏离左右。这个中道就是神的道,而神的道并不是“神经病的道”,好像特别的、故意的与众不同,不用考虑实际的生活需要、不用正常理性去思想和抉择。同样地,神的道也不是“毫无原则的道”,好像为了生活而选择信仰、解释信仰,信仰只是无聊生活的调剂品。那么信仰与生活的联系就会表现在如何在生活中合乎中道,如何在中道中过好生活。为了回应神的呼召,人可以如何勇敢地放弃,又如何理性地思考?
分享之后,提的问题是:自己是如何把信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得到的许多回应都是:要安排和坚持时间去读经、祷告……
朝向天国的悔改
在分享太4:12~17时我想表达的一个焦点是:当耶稣在宣告天国近了的时候所呼吁的悔改,并不是通常谈到悔改时身上常常发生的错误,而悔改是朝向天国的。因为耶稣命令要悔改的前提是天国近了。
结合耶稣对预言的成就,预言在两个时期中的共同点都是神要拯救因罪而受到神击打的百姓。前者是以色列国灭亡与归回的希望,后者是(未来必)死亡之人与得赎的临到。由此,天国揭示了地上国度的败坏、人在罪中的悖逆。天国已经近了,成为了仍然身处于罪中之人的警告!于是,应当悔改。
悔改并不是简单地改变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看起来完美;悔改是要朝向神,顺服神的心志,在恩典中披戴耶稣而在神的眼中成为完美。
分享之后的提问是:评价自己的悔改。看起来大家仍然习惯于悔改就是要改正自己某些错误的习惯。可想而知,评价自己的悔改也就都是不好。因为每个人显然都总是在悔改,却又总是再一次地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