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神学》,包衡著。
一、各章要点
作者从如何看待启示录开始,到启示录对今日的意义,试图发掘启示录中关于神、基督、圣灵这一超越、临在之三一神的亮光,让教会和基督徒在各自时代以牺牲见证参与到神国度建立的旨意当中。
(一)第一章 阅读启示录
启示录并非单一的文体,它同时具有天启文学、预言和书信的特征。在阅读和理解启示录的意义上需要考虑这三个特征。因此,启示录内容的第一受众是当时的七个教会及其周边的基督徒,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来理解启示录的象征意义。其次,启示录是从上来揭示世界真实状况的信息、包括对未来必将发生之事的预告,可以帮助人明白世界到底在谁的权柄之下如何运作。
对启示录丰富的视像符号的理解,离不开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宗教处境中的共鸣。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也不能当作一套需要解码的密码。而应当找寻其象征所表达的神学意义和引发回应的力量。
(二)第二章 那位今在、昔在、以后要来的
本章主要讨论了启示录中的神观,如下三方面:
启示录强烈地以神为中心,通过不同的称呼强调了不同的神之属性。“阿拉法俄梅戛;今在、昔在、以后要来”等彰显了神的三一、永恒;通过对罗马权利的批判和异象中的审判彰显了神的神圣主权与超越;最终通过新天新地的创造,显明了启示录中神之信实。
(三)第三章 坐在宝座上的羔羊
本章主要讨论了耶稣基督的神性。
从启示录中对耶稣基督的称呼与神同等,享受“独一神”的敬拜,以及神与基督相同的作为等三方面来显明基督是三一神中的一位。
(四)第四章 羔羊的胜利及其追随者
本章主要讨论了耶稣基督在地上建立神之国度的工作。
基督工作由三个方面的象征主题对应:弥赛亚的争战,终末性的出埃及,以及见证。作者认为从各种视像图画中,约翰试图让人们看见耶稣基督在地上的得胜是通过牺牲的见证,而不是通过武力或辩论。由此,神之国度得以最终建立。
(五)第五章 预言的灵
本章主要讨论了圣灵在建立神国工作中的角色。
一方面圣灵将上面的信息带给世人,另一方面圣灵也是预言耶稣、为耶稣作见证。通过这些作为,圣灵将教会及基督徒引导进入建立神国度的工作当中。教会和基督徒需要在世界中见证耶稣基督,在言语和行为上忠诚、忍耐并得胜。
(六)第六章 新耶路撒冷
本章主要讨论了启示录中新耶路撒冷的象征意义。
作为一个地方的新耶路撒冷表明了与帐幕、圣殿时期不同的——神直接的临在。作为子民的新耶路撒冷表明不仅是以色列人,更包括外邦中神之子民,代表了万国归正的完成。作为神圣临在的新耶路撒冷表明了神为中心的主题,新的世界乃是神亲自临在的世界,代表了生命的圆满、永恒,在此神的统治和人的自由完美和谐一致。
(七)第七章 启示录对今日的意义
本章主要讨论了启示录作为先知预言对人回应的要求。
启示录的预言一方面延续了旧约对神之国度的期待,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地预测未来事件,更是超越成书时代的处境。在终末事件看似矛盾的逼近与延迟当中,让人有着紧迫的心态去作为和忍耐等候盼望,以牺牲的见证去得胜。
最后作者勾勒出一些要点,为当代的反省提供神学方向:
1、净化和擦亮基督徒的想象。
2、关注和见证神之真理。
3、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4、世界的本质与主流意识的不同。
5、从受害者的观点来看事物。
6、呼召基督徒积极地以见证和敬拜参与到神国来临的工作。
7、保守教会朝着神的世界以及神为世界预备的将来而迈进。
8、教会需要不断依靠神而认识神。
9、基督徒以见证参与在建立神国度的旨意中。
10、通过创造、救赎和终末论之间的联系发掘神对世界的旨意。
11、启示录有着严肃地三一神观。
二、回应作者
(一)启示录中形象的意义
作者认为启示录中富有想象力的各种形象的理解需要从旧约犹太人传统以及写作当时希罗世界的神话故事着手,了解其指涉的意义。而不是指具体人或物,也不是未来事件如何发生的具体情节。这类似于季纳所提到对启示录的解释方法:约翰所讲的是历史原则,所采取的角度是末时已近及它临到的光景,而在提出这些原则时,乃是以他1世纪末之读者所处的时代为背景。[1]
这种观点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代阅读启示录时,都感受到其要传递的紧迫和延迟。真正把基督徒的生活焦点放到三一神的呼召和旨意上,而不仅仅是把启示录当作一本历史和未来的记录。前者使得基督徒应积极入世生活,后者则缺乏这种激励,甚至陷入宿命论的悲观。也使得启示录的读者在思考启示录的神学意义时,不至于被一些具体的视像与现实的矛盾所误导,从而在各种视像的象征中发现启示录所要传递的以神为中心的真理。
(二)牺牲见证才是真正的得胜
作者认为唯有基督徒的忍耐和牺牲之见证才是真正的得胜。
这一观点一方面把见证当作了得胜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把羔羊的见证传遍列国的方式列为基督徒的忠诚见证。这对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和传福音的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两者的焦点都是基督徒如何在世界上忠心活出神的真理,在面对世界时保持忍耐和盼望。这样就避免了基督徒被世界价值观所牢笼,一方面高举以神为中心的旗帜,另一方面却使用世界的价值观来衡量信仰的“成功”。同时,也让人看到得救之悔改来源于圣灵通过基督徒见证的恩典,而不是来源于基督徒对人们的说服或征服。让基督徒可以在爱和战胜世界的教导中和谐统一,不至于为了爱而妥协或者为了战胜而失去爱。
三、个人收获
启示录是一卷可以被正确理解的书信、天启文学和预言,不用被千奇百怪的画面所吓倒。不是需要特殊才能方可理解的秘密。也不是未来具体事件的指南,而是原则和方法。
通过本书让我看见一个值得警醒的地方,当我在困境中挣扎、祷告时,我似乎忘记了基督徒的身份本是被呼召出来参与进神对世界的宏大旨意之中。在困难面前,我关注的更多是自身的安危和利益,或是对困境的抱怨、沮丧和伤感。基督徒本应有更有意义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堕落的世界——要在世界中得胜。
而这个得胜,不是通过以世界的逻辑来炫耀成功和智慧,而是通过以神为中心的信仰,在堕落的世界中活出真正敬拜和坚持真理的生命。
于是,信徒的世界观与世界之区别在于对于得胜的理解。前者在于顺应神的呼召和成就神的旨意,是为神而活。后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趋利避害,或在别人口中获得称赞、羡慕等而活。前者要求不断依靠神而认识神,只有真正认识神才能活出神的真理,真正进入到神的同在;后者则是追求武力、权力、财富和名望等的积累,靠自身的力量挣扎于堕落的世界里。
同时,教会和基督徒在见证神的荣耀和履行神的使命传福音时,真正厉害的方式是自己生命的见证,而不是玄奥的道理和“成功”的人生,更不是对人的思想控制和武力强迫。世界的胜利是靠征服,强于别人的能力;基督徒的得胜是靠忍耐和牺牲,爱别人的能力。
[1] 季纳,《新约圣经背景注释》,刘良淑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816。